找到相关内容50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2)

    自己无法教导他,于是便送到窥基大师门下学习。不到五年,又通达法华、无垢称、百法、因明、俱舍、成唯识等经论。   法师一生讲经多遍,著述也有许多,最主要有:成唯识论篡要、钞三十卷、法华经钞二十卷、无垢称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271698.html
  • 西夏的宗教法

    十一“为僧道修寺庙门”对西夏僧、道赐衣进行了规定:“国境内番、汉、羌中僧人、道士所属居士、行童中,及前僧人、道士等中有为坐主者时,能完整解说般若、唯识、中道、百法、华严行愿等之一部,解前后义,并知常为...

    邵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1371740.html
  •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

    观行,将其转化为实、纯、本、胜、惟。大师在阐述上述五重唯识观时,十分善巧地以五位百法的唯识观、依真有幻全幻即真的唯识观、悟妄求真真觉妄空的唯识观、空云一处梦醒一心的唯识观为铺垫,帮助众生进入唯识观,为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473545.html
  • 《彰所知论》传承过程及〈情世界品〉补订

    。  29. 《大乘五蕴论》(Pa?ca-skandha-kasāstra),佛书名。古印度世亲着,唐玄奘译。一卷。论释大乘唯识学派的五位百法,是法相宗所依据的重要论书之一。  30. 《李安宅藏学...

    王启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373945.html
  •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所谓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  等五教,小乘教与始教皆较着重于法相(如七十五法、百法  )来论述,或就破相上立说,依法藏的看法,此二教基本上  少论及真性,而终教则少说法相,广说真性,顿教唯辩真性  ,圆教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874002.html
  •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

    聚隶法,更及九事何耶﹖摄论  爱、非爱、缘起侪于自相,分之为二。十二缘起,百法不详  ,详于五蕴。九事摄属,非唯小大。空有两宗,皆同法相,  是故次之于九事。  二、卷下  行之为所治业惑事者,业具谈五...然亦可  说五蕴随顺,百法真实。  (七)辨中边论成立法相学。唯此唯是法门广义学,世亲  学于三十颂而得其真,于此中边而得其大。分段义是蕴义,  种子义是界义,受用义是处义,于因果用无增减义是缘起义  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3.html
  • 有关“三类境”的几个问题

    :以不生质,故说为假;据有种生,相分成实。……《要集》又云:《杂集》所说十八界种各各不同,必无意识不从二缘。缘无为,影似无为故,于百法中无为所摄。他界缘、无漏缘,虽异地、无系,而不离色等;缘一切无法,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974082.html
  • 班禅洛桑却季绛称(慧贤法幢)的历史(一)

    释明义论、一切经集论、阿底峡尊者百法小集、龙树中观六论、弥勒五论、洛卓却炯(义为智法护)所作,关于能怖金刚生起次第克主杰著述补遗等经教诵授。他们昼夜不断彼此互相传法。  他自己谦卑谨慎地回到温萨寺,当时他...

    云增·耶喜绛称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4978282.html
  • 华严宗的思想及其教判

    般若》、《中论》等,所说真空无相之理,唯破有所得之执,而说一切皆空,因未尽大乘深妙之理,所以是「空始教」。《深密》、《瑜伽》、《唯识》等经论,虽广及五位、百法及诸法性相,但因事象未融,不知真如随缘之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478958.html
  • 水月法师的因明成就——心气沉定 深入论藏

    立破义图》,其序中两见‘理则’一名”,如云,“理则未弘于方外,事乃犹拘于域中”,“理则包括于三乘,事乃牢笼于百法”。又说“此虽‘理则’二现,当尚未联缀成一专用名词”。“理”与“事”相对,“则”与“乃”相应,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51081341.html